第(1/3)页
之前的时候,他可是拿自己跟乔红波结婚的事情,向自己挑衅过的。
现在,居然还敢提出这种建议来。
这是跟我逗闷子,还是觉得老娘好欺负?
“朱部长能不能说说理由呢?”周锦瑜问道。
“冤家宜解不宜结嘛。”朱昊笑呵呵地说道,“侯伟明都已经死了,如果一直有一双眼睛,从背后盯着乔主任,是,我相信乔主任为人正派,做事公正,但却多多少少有点恶心人吧?”
“万一,我说的是万一,如果有一天,侯莹莹发现了乔主任工作上的,一丁点疏忽,或者其他的违规行为。”朱昊掐着一小节小拇指说道,“到最后,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他,还有您。”
“当然,我是基于一个朋友的角度,向您建议这件事儿的。”
周锦瑜听了这番话,挑了挑眉毛,目光落在了眼前的水杯上。
这一番话,按道理来说,没错。
可是怎么听起来,有点威胁自己的味道呢?
“朱部长觉得,如果用一位古人来比乔主任,应该是谁呢?”周锦瑜问道。
朱昊一怔,万万没有想到,周锦瑜会这么问。
这角度,够刁钻的呀。
“北宋有一个治世之能臣,名字叫做张咏, 政绩不俗,名扬海内。”朱昊轻轻摇晃着脑袋,慢条斯理地说道,“处理政务灵活,心中装着百姓,这乔主任倒是能和张咏可比。”
这张咏是北宋太宗,真宗两朝的重要官员,与赵普和寇准并称初宋三大名臣,后来当了枢密直学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
实话说,用张咏来比乔红波, 那真是拿狗尿苔当蘑菇,简直太抬举乔红波了。
说别的读者可能不知道,但如果说最早提倡推出的纸币——交子的人,就是这位张大人了。
周锦瑜知道赵普,知道寇准,但是并不知道张咏这个人物,她歪着头问道,“这张咏比包拯如何?”
“张咏是礼部尚书,包拯是京都的市长。”朱昊摸着下巴说道,“俩人应该是平级,都挺有影响力的,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代,我觉得不分伯仲。”
“哦!”周锦瑜点了点头,随即话锋一转,“你觉得这包拯跟刘伯温相比,谁更厉害一点?”
第(1/3)页